欢迎来到上海强生搬家运输有限公司官网!
幻灯片
中国国际货代物流行业2015年度发展报告

来源:上海强生搬场运输有限公司 时间:2016-08-04 查看次数:

2015年,世界经济增长低于预期,全球贸易持续低迷,国内经济增速继续下降,外贸出口震荡下滑,我国经济全面进入新常态的特征日益显现。为此,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密集出台促进出口的政策措施,大力优化外贸和通关环境。虽然出口实绩仍好于全球和主要经济体,但总体进出口增速下滑,总量减少,这直接影响到国际货代物流业的经营。
  面对上述形势,国际货代物流业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统筹规模、效益和增长三者的关系,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创新发展为动力,行业发展取得了许多新成效。
  一、2015年行业发展回顾
  面对新常态,2015年,国务院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大力推行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大对政策实施的检查督查;共建“一带一路”战略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国际产能合作取得早期收获,国际货代物流业的经营环境持续优化,发展空间不断拓宽。
  1、行业增速持续下降
  受外需市场低迷、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降等因素影响,2015年,我国进出口总值3.96万亿美元,同比下降8%;其中出口2.28万亿美元,下降2.8%,进口1.68万亿美元,下降14.1%,这是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首次负增长。2015年,全国完成外贸集装箱吞吐量1.09亿TEU,同比增长2.9%,民航完成国际货邮吞吐量186.8万吨,同比增长10.9%。受上游行业的影响,多数国际货代和物流企业营业总收入下降或负增长,行业整体增速下降。其中,海运货代企业主业收入增速下滑明显,而以经营跨境电商、国际快递和高附加值货物为主的空运货代和物流企业主业收入增速较快。
  2、外贸通关环境进一步优化
  2015年7月1日起,海关总署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泛珠”四省(广东、福建、广西、海南)、丝绸之路经济带(10个关区)、东北地区等五大区域全面实施海关一体化改革。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制已在上海等部分沿海口岸试行,关检通力合作大力推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2014年国家决定清理规范进出口环节乱收费的措施已相继在上海、天津等大口岸落地见效;目前,中国海关已与全球131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62份双边合作文件。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便利措施提升了通关效率,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外贸货主和货代企业从中受益良多。
  3、跨境电商物流等新兴业态增速快
  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年均增长超过30%,2016年总量有望达到6.5万亿元,在中国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有望未来几年提高到20%。2015年6月,国务院颁布《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6号)。此后,国务院连续出台配套政策,持续扩大跨境电商试点城市,支持这一新兴外贸业态,并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扩大跨境电子商务,建设一批出口产品‘海外仓’”。据此态势,跨境电商有望成为我国外贸逆势增长中的一大亮点。包括中国外运、中远物流等业内大型企业和一些有专长的中小企业顺势而上,加大资源整合,加强同大型电商企业的战略合作,加快海外仓建设,力争将该业务发展成为公司一大战略性新兴板块。
  4、“一带一路”建设助力企业国际化
  2015年是我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战略全面实施的一年。我国已与“一带一路”30多个沿线国家签署共建协议,一些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取得实质进展。2015年,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相关60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合同3987份,新签合同总额926.4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44.1%,同比增长7.4%。
  国际产能合作取得早期收获。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30号),勾画了产能合作的政策框架。目前,我国已圈定45个产能合作重点国家,制定了清晰的路线图和项目清单。2015年,我国企业在交通运输、电力、通讯等优势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累计约116.6亿美元,同比增长80.2%,装备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70.4亿美元,同比增长154.2%。
  近年来,国内各类国际货代物流企业抓住我国共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和产能合作扩大的难得机遇,跟随国内工程承包客户“走出去”,在沿线区域加快海外网络布局,加大资产设施投资,大力发展属地化物流业务,加紧培养复合型海外人才,国际化经营水平显著提升。
  2015年是我国“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十二五”时期,我国对外经贸实现跨越式发展。经济总量以10万亿美元规模跃升为全球第二个经济体,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确立,实际使用外资全球第一,服务业利用外资占比60%,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4.2%,规模位居世界第3位,建设了5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对外承包工程项目突破3000个。
  伴随着“十二五”对外经贸的跨越发展,我国国际货代物流业经营规模持续扩大,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国际影响空前提高,成为我国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撑对外经贸、吸纳就业、发展现代物流等方面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2015年国际货代物流百强榜分析
  自2003年起,中国国际货代协会联合国际商报社推出年度国际货代物流企业百强排名,至今这项活动已坚持14年,从一个侧面见证了行业的变迁。2015年百强榜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百强企业收入增速下降但总体平稳
  2015年百强综合榜上榜企业营业总收入3343.13亿人民币,较2014年略降5.2%。相比2014年,除空运榜50强企业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0.97%外,其余海运50强企业、陆运20强企业、仓储20强企业的营业总收入分别同比下降9.64%、26.84%和14.56%。其中,百强综合榜企业总收入下降主要是由于我国上游外贸出口增速下滑8%带来的货运量的减少。海运50强企业收入下降主要是全球航运市场低迷,货运量减少和单位运价大幅下跌等所致;空运50强企业收入增长约10%主要原因是跨境电商、国际快递业务快速增长及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而使空运货量持续增加。2015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分别占出口总额的57.6%和进口总额的32.6%,较2014年分别提高1.6个百分点和 4.5个百分点。我国陆运20强营业收入同比大幅下跌26.84%,主要是因为中欧班列的快速增长分流了这些企业既有的客户和货量。这些分类业务增减原因同以上对行业增速变化的分析基本吻合。
  尽管如此,2015年,百强综合榜前10名企业的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仅1.5%, 多数企业收入降幅在10%的可控范围内,且2013-2015年连续三年百强综合榜在榜企业占86%,这些都说明在新常态的背景下,行业企业经营总体平稳。
  2、百强企业的市场集中度提高
  2015年百强综合榜前10名企业的营业总收入2212.81亿元,占百强企业营业总收入的66.2%,相比2014年,又提高2个百分点,前10名与后10名企业营业总收入相差50倍,说明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行业“小、散、弱”的状态正在渐进改善,这是行业进步的表现。
  2015百强综合榜上榜企业与海运、空运、陆运分榜单上榜企业复合度高达99%,较2014年再创新高,说明企业以一业为主向功能集成的专业服务商发展的趋势增强。
  在2015年的百强综合榜中,民营企业占据48席,他们的营业收入虽仅占百强企业总收入的22.5%,但有9家企业增速超过10%,因有新业务突破,3家企业的增速超过30%,并有6家民营企业新进百强综合榜单,这些充分说明民营企业活力强,对市场反应快,已实至名归成为行业发展的骨干。
  3、百强企业的区域分布基本符合外贸发展现状
  2015年百强综合榜上榜企业地区分布为:东部地区占92席,同比2014年增加1席;中部地区占1名,同比2014年持平;西部地区占7席,同比2014年减少1席。区域分布显现东稳西进特征,基本符合我国区域外贸发展的现状。
  2015年,东部地区外贸出口占全国出口的比例高达83.5%,中部和西部地区外贸出口占比各为8%和8.5%。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近年来,西部地区加快向西和沿边开放,国际货运需求增长快,使得西部行业企业加大市场开发,提升服务能力,竞争力不断增强。
  三、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增速的下滑、结构的调整和动力的转换是新常态的三个基本特征。
  2016年,全球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国际贸易将持续低迷。我国外贸短时期内实现恢复性增长越发困难。但受亚非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的拉动,我国的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投资业保持中高速增长仍有空间。基于如上环境,我国传统国际货代业务低速增长仍是常态,而工程承包、跨境电商、对外直接投资等上游行业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加快将为国际货代业优化结构、迈向中高端服务提供空间。
  物流是一个重在资源整合、靠管理出效益的行业。新常
  态下,我国国际货代和物流业的发展应更多转向效益优先、结构调整、创新发展等多策并举的轨道。
  1、优先将效益作为考核企业业绩的主要指标
  收入和利润是考核物流企业的两大指标。在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的常态下,除跨境电商、国际快递等少数与民生相关的国际业务外,行业企业要想保持前几年主营收入10%的年均增长率,已非常困难。在增量不大的前提下,企业应把经营重点放在存量的优化和提升上。适应新常态要求,行业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应把考核的重点更多放在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比、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效益指标上。
  同时,还要正确认识到上游行业发展的潜力和空间。2015年,虽然我国出口增速下滑,但仍好于全球和主要经济体,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从2014年的12.4%升至13.8%,外贸仍然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我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这个特点同样适应于外贸行业。政府正在积极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实施外贸强国战略。到2020年,预计中国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占世界贸易和服务贸易的比重将分别由2014年的12.2%和12.3%均提高到20%。自贸区和保税区将在扩围和规范中实现高水平发展、对外承包和对外投资将在转型升级中实现持续较快增长。质的提升和量的扩大将奠定国际货代物流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空间。
  2、着力将结构优化作为加快行业转型的重点
  多年的发展使得现阶段的市场上存在着两种业务结构:一类是传统的订舱、报关、装箱、仓储等货代业务,功能分散,增值环节少,多数属低端服务。客户需求的提升、电商业务的兴起以及以一达通为代表的外贸综合企业等迅猛发展,正在吞噬这类企业的生存空间,上游外贸业务的萎缩致使他们普遍生意惨淡;另一种是基于全程物流、功能集成的以工程项目、跨境电商、保税物流等为代表的新兴专业物流和供应链服务,市场前景广、增值环节多,属中高端服务。
  2015年底,在商务部门备案的国际货代和物流企业约35000家,多数传统货代业务在这些企业中占比仍高达80%。从理念和模式上,上述两种服务并未本质差别,但在资源条件、功能集成、客户结构、专业能力、市场空间等上又存在明显差别。加快从行业低端迈向中高端服务,提升中高端服务供给水平,既是新形势下贯彻落实国家供给侧改革的应有之义,是推动整个行业优化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
  3、坚持将创新驱动作为引领行业发展的动力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2015年中央提出的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环境的变化、资源的约束、需求的升级要求行业企业必须加快结构调整,转换经营模式,这其中的动力来自创新。
  从创新空间上,国家已推出“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低碳转变,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这为引入供应链管理理念、集约经营中高端物流带来新机会;同时,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客户更加注重服务的品质、体验和便利化,新型城镇化及消费升级等带来以民生物流为主体的商贸物流市场空间大、政策扶持多。有条件的行业企业应顺势而上,加大投入,搞好定位,积极涉足冷链、城乡配送、电商等国内物流服务。
  从创新内容上,目前,以智能制造为特征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兴起,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与工业、商业和物流业深度融合,使得跨界经营和迭代更新日益成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内容。为此,对于传统货代业务,要运用“互联网+”和平台思维 ,推行线上线下服务,提升运营质量;对于新兴专业物流业务,重点是以全程物流方案设计为引领,以提升企业网络化集成运作能力为根本,通过整合资源、再造流程、延长链条等,着力在知识、技能等动态资源上培育核心竞争力,同客户共创价值,打造融客户、物流集成商和上下游分包商为一体的服务生态圈。

 

相关文章